玄憬龙|中国古人曾经追过的那些流行色
2018-01-22

 

 
 

时装界每一季都有自己的流行色,如2017春夏季就流行青金石蓝,樱草黄、火焰红、岛屿天堂蓝等。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就有方面的概念,中国人自古于色彩的认知和使用有着独到之处,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人曾经追过的流行色吧!

 
 

 

 

中国传统服饰中所存在的“时尚流行色”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早期延袭下来的色彩崇拜传统。

2、针对全民的一种流行风尚。

 

 

中国人认为色彩是从天地阴阳而化生五色,即由黑白二基色而衍生出青、赤、黄、白,黑五彩,循道从玄,扑朔迷离。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融会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五色审美体系。

 

 

北宋后期到南宋|白色

 

天圣三年即宋仁宗时曾下过禁令,禁止社会上的女性穿着白色和褐色的衣服。但在中国的服装史上,有一点很诡异——上面禁止什么,到了民间到反而时兴什么。所以在北宋后期到南宋,不仅衣服流行白色,白色的珍珠头饰、白角梳白角冠等等也流行了起来。即使皇帝认为殊不吉利也没办法挡住女性爱美的心。

 

 

 

南宋至明初|褐色

 

南宋至明初,褐色也是当时的代表色之一。比如在元代的《碎金》和明初的《辍耕录》中都出现了大量的褐色系,比如金茶褐、秋茶褐、鹰背褐、檀褐、枯竹褐、驼褐、迎霜褐、油裹褐、露褐等近二十种。

 

但问题是,当时人们概念中的褐跟今天认为的褐有一定的差别。在这些褐色系中,比较符合我们印象中的褐色的,主要是山谷褐、秋茶褐、鹰背褐、藕丝褐或者已经更偏于黄色系的驼褐等。褐在当时可能更多是中间色系的指代。

 

▲南宋小品画中的女子,也以白色或偏轻柔的色彩居多

 

▲图中宋代贵妇穿着大多也是茶褐色的

 

 

明中期|浓艳的色彩

 

到了明中期,人们更偏好一些浓艳的色彩。以《金瓶梅》为例,其中提到44种色名,写的最多的颜色是大红,其次是翠蓝,接着是青与绿色。这种色彩的流行趋势在当时的一些绘画作品中也能得到体现。在这些浓度很高的色彩上使用金色的装饰,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晚明至清代康熙前期|素色系

 

步入晚明后,色彩的流行变得柔和,从天启和崇祯时代,玄色,皂色与白色等素色系开始大行其道,崇祯的皇后在后宫带头穿白衣,还被崇祯赞为白衣大士,意思说她穿着白衣的样子像观世音一样圣洁美丽。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前期。

 

       ▲月白色几乎可以算得上清代的服装代表色之一

 

▲伊缔莎生丝系列

 

清|青紫红色

 

清早期流行青色,在这一时期的画作或小说写作中,可以见到大量的青色或蓝色的描写,典型的如《红楼梦》。到了乾隆时期,玫瑰紫和暗红色也很流行,所以像《红楼梦》中薛宝钗穿着玫瑰紫的衣服,也许当时的读者和今天的读者在感觉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读者可能更像看一本时尚小说,包括言必称“守拙”的薛姑娘,身上穿的其实都是当时流行的东西。

 

▲红楼梦插画

 

▲早清流行的青色与蓝色

 

 

中国传统色彩的遗憾

 

清代以后,染色技艺的提高让更多的色彩成为可能。到了近代,在介绍刺绣的书籍《雪宦绣谱》中,可以使用的色彩已经达到了九十多种。中国本来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色系,但在民国时代遭遇了重创。英国人W.H.Perkin发明了合成染料后,中国人干脆逐渐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矿物及植物染料,大量使用西方的化学染料。以至于在今天的东亚,中国是保持传统色方面最差的一个国家,很多人只能拿着日本的传统色卡望梅止渴了。

 

 

中国的色彩理念融和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独特的色彩观,而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传统色彩给中国乃至世界的设计师带来了独特的设计灵感。

 

伊缔莎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高定新岭南服装系列以中国传统色彩——祭红、粉红、墨黑和大红等瓷器的釉色为主,融入经典的古法生丝刺绣,置身于轻薄柔的朦胧之美,追寻亘古不变的精神气质。